關於職涯規劃,除非您已經有了明確的人生目標與定位,否則建議可以先進行三年後及五年後的目標制定。等對職場較為熟悉之後,再規劃往後每隔十年的目標,並努力實現您所期待的人生。
會這樣建議的原因在於,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常務顧問張瑞明曾指出,一個人的職涯發展大致包括:嘗試、衝刺、顛峰、維持、衰退五個階段(如圖 1 所示)。從圖中可以發現,24 至 30 歲正處於「就業、調適、再就業」的嘗試階段,在這段期間容易發生變動,甚至可能有意想不到的轉捩點。
圖 1:職涯發展五階段
繪圖者:歐芸亘
參考資料:修改自『專業 HR 人員的職涯發展』星光班,http://www.chrma.net/class_detail_kind_3.php?id=1535
以下,簡單就規劃時的目標設定與檢視成果做說明。
一、目標設定
1954 年,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提出 SMART 原則[1],為設定目標提供了五個準則,以協助大家在制定目標時能更完善、更有依據。
(一)明確的(Specific)
我們可以用 5W 分析法協助完善目標,讓目標更具體。
- 何人(Who):需要哪些人協助你完成目標。
- 何事(What):思考過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務。
- 何時(When):想要什麼時候開始執行。
- 何地(Where):如果目標涉及特定地點,請明確寫出要在哪裡達成。
- 為何(Why):為何想要訂下這個目標,以記住想達成此目標的決心。
(二)可衡量的(Measurable)
確保有能檢視進度的指標,以及達成目標的門檻,最好是定量的(例如賺取的利潤),畢竟數據是最為具體的,但也仍可以是定性的(例如對方的評價)。
(三)可實現的(Attainable)
思考整個過程的規劃是否可行,以及假如其中有自己缺乏的資源與能力,那麼是否有機會得到?可以如何去擁有?我們要確定做了努力後這項目標是真的可以達成的,而非只是好高騖遠。
(四)相關的(Relevant)
指在規劃時要確保每個動作都與最初的目標一致,或是對目標有利的,以免變成沒有意義的行動。
(五)有時限的(Time-bound)
一定要訂下可交付成果的期限,並請確認期限的合理性。如果能詳細到每週甚至每日,那當然更好。訂下期限的原因在於,人們在面對有期限的事時,才能避免拖延,而拖延是無法達成目標的。
二、檢視成果
前面提到,人在面對期限才能避免拖延。因此,總是更改目標期限會對規劃帶來負面效果,因為那已等同於沒有為規劃設定期限了。如果是因為一開始還沒有抓住為規劃設定期限的訣竅,以及適合自己的方法,導致期限過於緊迫,而難以完成進度。那也沒關係,先將進度告一段落並有個可交付成果,再於下一個規畫進行修正即可。
此外,到達規劃設定的期限後,我們應靜下心來統整期間內所有的成果與收穫,像是達成的程度、是否還多有了什麼樣的成果,以便修正下一階段的職涯規劃或是新增新的規劃。尤其是第一次規劃的成果,因為第一次所做的長期規劃想必很難拿捏程度,所以才在文章開頭建議先只做三年後的職涯規劃。如果覺得太久,把時間縮短至兩年,甚至是一年的規劃也是可行的,只要願意從現在起開始職涯規劃。
三、結論
1979 年,哈佛大學對校內的 MBA 學生進行一項調查:有多少人對未來有明確的目標?結果顯示,84% 的人沒有明確的目標、13% 的人有明確的目標但沒有寫下來、3% 的人有明確的目標並且有寫下來,甚至包含詳細的執行計畫。十年後,學校重新對同樣這批學生進行調查,發現有設定目標但沒有寫下來的人,他們的收入比沒寫目標的人,平均高出 2 倍;有設定目標,且有寫下來、並訂出明確執行計畫的人,他們的收入比沒寫目標的人,平均高出 10 倍。因此設計規劃的最後一步,就是將你所有的目標規劃「寫」下來,然後去實踐它吧!
作者:歐芸亘
[1] Peter Drucker(1954),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Harper & Row, 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