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未來感到迷茫,就用確立人生目標改善吧!

Share Post:

以前有個心理學家組織了三組人,讓他們分別前往三個 10 公里以外的村子。第一組人既不知道村莊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遠,只告訴他們沿著一條路直走就行了。剛走出兩三公里,就開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時候,更有人幾乎崩潰,抱怨著爲何要走這麼遠、何時才能走到。後來有人甚至坐在路邊不願前進,越往後走,他們的情緒也越低落。

第二組人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程,但路邊沒有路標,只能憑經驗來估計行程的時間和距離。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多數人想知道已經走了多遠,比較有經驗的人鼓勵著已經走一半了,於是大家又繼續往前走。當已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時,人們情緒仍開始低落,覺得疲憊不堪、認為路程似乎還很長,只能靠著幾個人的鼓勵勉強走到村莊。

第三組人不僅知道村莊的名字、路程,而且路旁每一公里處就有一塊路標,人們邊走邊看路標,每縮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陣的歡樂,行進中他們用歌聲和笑聲來消除疲勞,情緒一直很高漲,所以很快就到達終點。

一、一個合適的目標是成功的一半

從以上實驗中我們可以知道,為何完善的目標能幫助我們走向想要的目的地:

(一)十分明確的目標使人保持專注

沒有目標,我們容易被當下周圍的事物所左右,因為沒有一個確切的對象讓我們只專注於此。如同實驗中第一組的人,由於不知道目的地何在,怎麼走都看不見自己想要的終點,所以容易對現況無力,不知道自己到底為甚麼拚命。

(二)有階段性的目標給人帶來希望

有明確目標後,也便於將我們所做的每一個階段視覺化。每看到自己正在進步,感受上也會有所不同。實驗中的第二組與第三組,差別就只在有沒有路標,但這就足以影響大家的心情。明確看到自己的進步,也如同打遊戲能一直確切看到自己差多少能力值就能升級,我們就容易對想要的事物保持積極、期待,甚至感到幸福。

二、如何尋找人生目標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人生中最終追求的到底是甚麼。許多人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時,通常是在將要踏入職場或是已經在職場中卻仍對人生方向迷茫的時候,因此我們總是把人生目標與工作目標混為一談。但很顯然的,工作只是輔助您人生目標的工具,而非影響您人生目標的重要因素。


所以該如何尋找自己的人生目標?經營《人生研究所》網站的專職部落客王木木,提供了尋找人生目標的五個步驟[1],供大家發現自己的熱情所在(如圖 1 所示)。

圖 1:尋找人生目標的五個步驟

繪圖者:歐芸亘

參考資料:修改自《人生沒有目標?因為您什麼都不做!五個步驟,幫您找到人生目標》,https://smarter01.com/5-steps-to-find-life-goal/

(一)停止「想」人生目標

許多人會用各種表格、資源等,讓自己在腦中有一人生目標的思考路線,但最終都還是沒有結果。那就代表您目前的人生體驗還不夠多,所以請趕緊起身進行下一個步驟,繼續探索與尋找。

(二)輸入新知

可以先從自己有興趣的方面開始嘗試,例如閱讀相關書籍、學習相關的新知識等,並動手試做。如果認為自己並沒有感興趣的事情,也可以先透過性格測試,例如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法(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又稱 MBTI)[2]、RiTE 組織健康指數暨職涯適性測驗 (Right-in Talent Evaluation)[3]等提供的意見,了解自己的性格可能適合做什麼,並開始進行試驗。您所做的嘗試沒有一定都要成功,所以請放手一搏吧!

(三)輸出新知

吸收完新知後,請用您新學到的技能,創造出一些可交付成果。像是學習了網頁設計程式,可以嘗試架個網站;學習了 UI,可以嘗試進行介面設計,做出一個作品集。如果在輸出新知的過程中想放棄,那這項技能可能就不是您的興趣,需要重新尋找與輸入新知。畢竟真正保有熱情的事,是不會讓人有放棄念頭的。

(四)觀察心流

1975 年,美國匈牙利裔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心流(Flow)」[4]的概念。契克森在其著作《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中提到,心流是指一個人在做某件事時會進入忘我的狀態、只全神貫注於此,甚至忘記時間的流逝,同時內心也會感到愉悅、滿足。當您在輸入並且輸出新知的過程中,感受到心流,那就是找到您的天賦、想做的事情了。

(五)做到極致

我們可以依人生目標進行規劃,當然其中也包含了對職涯的規劃,畢竟人生大約會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工作上。所以接下來,請依人生目標完成職涯規劃,讓您的職業生涯不是在疲憊與迷茫中度過,而是對此感到充實與滿足,並且更接近您所期待的人生。

作者:歐芸亘


[1] 人生沒有目標?因為你什麼都不做!五個步驟,幫你找到人生目標,https://smarter01.com/5-steps-to-find-life-goal/

[2] 凱瑟琳·布里格斯(Katherine Cook Briggs)& 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Isabel Briggs Myers),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法(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

[3] 矢田部達郎(YATABE TATSURO),RiTE組織健康指數暨職涯適性測驗 (Right-in Talent Evaluation)

[4] Flow, the secret to happiness,https://www.ted.com/talks/mihaly_csikszentmihalyi_flow_the_secret_to_happiness

Stay Connected

More Updates

職涯探索與嘗試,一條沒有盡頭又充滿驚喜的路

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曾提出了一個有關觀察椅子的實驗。假設20個人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張椅子,想必結果是,每個人都對這張椅子有不同看法。換言之,對於同一張椅子,有幾個人觀察它,就會產生出幾種不同的看法。然而,每種看法都是正確的,只是不夠完整。羅素認為,我們永遠無法看見或知道這張椅子完整的實體樣貌,因為我們的知識始終受限於我們的觀點。但是,只要我們願意嘗試繞著椅子仔細觀察一圈,以不同的角度探索這張椅子,便有機會成功運用換位思考的力量,重新設想現實、改變狀況。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