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原因揭密「為何您無法完成自己的待辦清單?」

Share Post:

待辦清單從過去到現在都是許多人進行時間管理的必備工具,但也很多人栽在這個看似簡單的清單上,反而時間管理的更差,通過本篇你會了解到 8 個導致待辦清單失敗的原因,分別是「誤解清單目標」、「忽略截止日期」、「含有瑣碎項目」、「缺乏分類系統」、「有擁過多選擇」、「缺乏背景訊息」、「選用廣義詞組」、「缺乏連結標的」,並且你會知道如何避免這些錯誤的發生。

(1)成堆的事項

待辦清單(To-Do List)是最簡單、最廣為人知的一種任務管理方法,大部分的人都曾有過將未完成的工作任務寫在便條紙上的經驗。然而,每每看到清單上的項目一條一條地增加,沒有減少的跡象時,壓力便不斷來襲,最後任務清單成為了「壓力清單」,甚至最終淪為許願工作能夠完成的「願望清單」。

(2)無效的原因

時間管理策略顧問,同時也是生產力藝術(Art Of Productivity)網站的創辦人,戴蒙.札哈里斯(Damon Zahariades)透過《一流工作者都在用的待辦清單》(To-Do List Formula)[1]一書,點出「為何無法完成待辦清單?」的 8 個原因,如圖 1 所示。

圖 1:待辦清單的失敗原因

繪圖者:黃子懿

資料來源:根據戴蒙.札哈里斯(2019),《一流工作者都在用的待辦清單》繪製

1. 誤解清單:誤解清單目標

為什麼要創建待辦清單?多數人的回答是「把事情做完」,但這不是它真正的功能。

待辦清單能幫我們組織工作並突出重點事項,避免我們被不重要的事干擾。因此,待辦清單不是完成所有事情的工具;相反的,它是確保完成正確事情的工具。

2. 無限清單:忽略截止日期

札哈里斯認為「沒有截止日期的待辦清單只是願望清單而已。」

截止日期不僅能增加緊迫感,還能幫助我們確定工作的優先順序,並促使人們行動。舉例來說,如果沒有付款到期日,您會多快支付信用卡賬單?我想多數的人都會無限期地推遲。同理,當人們沒有為工作定下截止日期時,就會導致沒有動力採取行動、一拖再拖。

3. 冗贅清單:含有瑣碎項目

將隔一段時間就會重置的例行工作,全部寫在待辦清單上,反而會模糊焦點。因此,待辦清單上應該列出日常工作外,剩餘時間裡要做的事。而例行項目建議另外創建例行工作清單,不僅能確保基本工作的完成,也不會使待辦清單失焦。

4. 雜亂清單:缺乏分類系統

清單的排列與分類雜亂。如,三分鐘就能完成的項目列在需時三週的項目旁邊;高優先級別的任務列在可無限期擱置的低優先級別任務旁邊;甚至是將不相關的項目混雜在一起。

5. 焦慮清單:有擁過多選擇

美國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於《選擇的悖論》(The Paradox of Choice)[2]一書中提出:「我們擁有的選擇越多,我們在它們之間做出決定的能力就越弱,因此我們經歷的焦慮也就越多。」

面對太多選項的清單,我們反而會逃避從中挑選要做的事,也就是陷入「決策迴避」(Decision Avoidance)。結果可想而知,我們的工作效率將直線下降,且留下成堆的工作。

6. 空泛清單:缺乏背景訊息

如果我們不知道完成某件事需要多長時間、它有多重要,我們怎麼知道是否應該完成它呢?如果我們不知道,是否需要透過某些資源來處理某項工作任務,那麼我們如何知道在特定時間點是否可以進行處理?這些背景訊息沒有被寫下來,我們就很難知道哪些工作值得立即關注。

7. 發散清單:選用廣義詞組

舉例來說,假設「複習期中考」為清單項目,而「複習期中考」涵蓋所有考科,各科目又有其章節範圍…。最終,「複習期中考」發散出一大堆工作任務,導致做了許多事情,清單卻一動不動。顯然,由眾多小任務構成的「複習期中考」不是一個定義工作任務的好詞組。

8. 孤立清單:缺乏連結標的

人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目的的,而目標能促使我們採取行動。當我們能夠預測完成特定任務的積極結果時,拖延的機會就會降低。換句話說,當我們對達成目標越有把握,採取行動的可能性就越大。

(3)比較

接下來,我將利用自己目前所經歷的工作與學習活動,來對待辦清單做進一步的說明。圖 2 是有問題的待辦清單。

圖 2:有問題的待辦清單

繪圖者:黃子懿

圖 3 則是修正的待辦清單。

圖 3:修正的待辦清單

繪圖者:黃子懿

比較圖 2 與圖 3,最大的差異是將清單拆分為 4 類,並且用簡明扼要的標題點出每個清單的意義。如「例行作業清單」裡是每週都會重置一遍的功課,給予這些工作固定的執行時間與時長,就不至於每天都得面對「超載」的待辦事項。

除了明確的清單標題外,撰寫工作項目的方式也十分重要。使用簡短的「限定詞」收斂項目意涵,能讓人一眼明白該做什麼,如「行銷資料查找_電影行銷」;另外,「多益練習」屬於我個人的學習計劃,沒有第三方的督促很容易一再推遲,最終無法完成。因此可以與強而有力的目標做連結,如「職前準備」,以避免它淪為一時興起的願望。

如同前文所說,待辦清單的功能在於凸顯突出重要的工作任務,而時間條件、背景訊息可以幫助我們清楚了解每個工作項目的「重要與緊急程度」,也讓我們能更有條理的安排工作順序,確保能在對的時間完成正確的事。

(4)不敗的清單

從初代的時間管理思維就有的待辦清單(To-Do List),跨越世代、歷久不衰,至今依然有許多人使用它來進行時間管理,代表它雖簡單卻十分有效。當然,期間也不乏許多因為錯誤使用待辦清單,反而降低生產力的例子。如果您發現自己的待辦清單永遠做不完,不妨檢視它們是否出現了以上 8 種造成工作任務堆積的原因。找出問題、對症下藥,讓您的清單不再只是「壓力清單」或是「願望清單」。

作者:黃子懿、羅凱揚


[1] 戴蒙.札哈里斯(Damon Zahariades)(2019),《一流工作者都在用的待辦清單》(To-Do List Formula),劉奕吟譯,樂金文化

[2] 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2004),《選擇的悖論》(The Paradox of Choice),Harper Perennial

Stay Connected

More Updates

職涯探索與嘗試,一條沒有盡頭又充滿驚喜的路

英國著名哲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曾提出了一個有關觀察椅子的實驗。假設20個人從不同方向觀察一張椅子,想必結果是,每個人都對這張椅子有不同看法。換言之,對於同一張椅子,有幾個人觀察它,就會產生出幾種不同的看法。然而,每種看法都是正確的,只是不夠完整。羅素認為,我們永遠無法看見或知道這張椅子完整的實體樣貌,因為我們的知識始終受限於我們的觀點。但是,只要我們願意嘗試繞著椅子仔細觀察一圈,以不同的角度探索這張椅子,便有機會成功運用換位思考的力量,重新設想現實、改變狀況。

Read More »

如果對未來感到迷茫,就用確立人生目標改善吧!

以前有個心理學家組織了三組人,讓他們分別前往三個 10 公里以外的村子。第一組人既不知道村莊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遠,只告訴他們沿著一條路直走就行了。剛走出兩三公里,就開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時候,更有人幾乎崩潰,抱怨著爲何要走這麼遠、何時才能走到。後來有人甚至坐在路邊不願前進,越往後走,他們的情緒也越低落。

Read More »